欧洲杯 BetVictor Sports(伟德体育)国际官网(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见图2)。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623.69万亿元,增长13.1%。其中,股票成交额108.05万亿元,上涨20.9%;债券成交额29.98万亿元,下降16.3%。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2347.62亿元,比上年下降66.7%;发行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共51162.46亿元,下降0.8%。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35731只,比上年末增加2006只。其中,股票2317只,增加15只。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268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进口24504.85亿元,下降1.0%;出口18176.01亿元,增长4.6%(见图3、表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31.7%。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5037.48亿元,下降5.7%,出口3002.90亿元,下降3.2%;对美国进口2013.82亿元,下降0.3%,出口2772.61亿元,下降0.1%;对东盟进口3281.46亿元,增长0.4%,出口2546.48亿元,增长16.5%;对日本进口2484.70亿元,增长0.1%,出口1237.21亿元,下降13.6%(见表12)。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56家,比上年下降1.0%;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76.73亿美元,下降26.6%。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9.94亿美元,下降58.8%,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5.6%;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66.70亿美元,下降23.1%,占比为94.3%。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95个,上海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16家,外资研发中心59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
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首创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金融基础设施清结算及大宗商品交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探索开展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试点,落地全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国产飞机跨境租赁项目,不断提升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压力测试,率先试点政府采购改革等“边境后”规则对接,临港新片区新增全国首创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案例22个。发布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财资中心集聚若干意见。落地全国首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出台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暂时进境修理有关税收政策。建设电子发票跨境互操作平台。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应用并首创性支持和保障电子单证权益的地方性法规。编制《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公募基金3个领域全国首批字段级、场景化的数据跨境流动一般数据清单。出台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3个领域数据跨境负面清单及管理办法。设立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业务机构,实体化运营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和外资服务中心。建设更加开放创新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完成三期扩区封关验收,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跃居全国第四。建设“中国洋山港”国际船籍港,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甲醇“船对船”保税加注,发起成立全球首个绿色航运产业联盟,上线保税船供数字服务平台。
全球资源配置能级不断增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新增培育企业45家,累计263家。全球机构投资者集聚计划(GIC)推动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23家,累计1229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新授牌13家,累计达到103家。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业务试点上线。上海期货交易所合成橡胶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国内第四家外商独资券商法巴证券落户浦东。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数据产品数超5000个,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50亿元。全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发布首部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管理措施,全国首单正式落地。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截至2024年底入驻20家相关再保险机构,年内再保险登记保费规模达771.51亿元。深化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扩大集成电路共保体规模,建立国产商用飞机海外机队共保体。
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强化。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上线个产品纳入《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外资从事干细胞基因诊断率先落地,首批6家外企变更经营范围。开通全球首条5G-A车联网验证示范路线家企业获发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建立大科学设施联动区域产业发展相关机制,完善浦东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系,2024年累计发榜451项,意向投入资金总额超13亿元。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临港新片区首次点火成功,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
改革成效更加凸显。国务院发文在全国或全部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地试点的再制造产品进口等30条措施;国务院批复同意外资班轮沿海捎带政策延续实施;国家发改委发文向全国推广11条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做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数字人民币应用、“一线径予放行”政策成功扩围。2024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2727.60亿元,同比增长4.1%。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落地实施,2024年离岸贸易规模约900亿美元,增长75%。出台“保税维修”“商事调解”等4部浦东新区法规,出台“深化经营登记范围改革”“深化公平竞争审查”等10部管理措施,到2024年底已出台22部浦东新区法规和31部管理措施。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3%;办公楼投资下降11.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2.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818.02万平方米,下降4.5%;竣工面积1709.22万平方米,下降19.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56.86万平方米,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56.73万平方米,下降6.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873.32亿元,下降5.6%。其中,住宅销售额6406.87亿元,下降4.4%。全年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2072.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3%。
至年末,千兆光网接入能力已覆盖964万户家庭。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461Mbps;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69800Gbps,比上年末增加3129Gbps;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9973Gbps,比上年末增加460Gbps。5G用户数234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38万户。至年末,累计建设超8.27万个5G室外基站、42.89万个室内小站,5G网络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累计推进超过1055项5G应用项目。
至年末,“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3758项服务事项,其中3352项可实现全程网办。全年日均办事43万件,实际网办率达89.92%。“一网通办”实名用户数达8540万;法人用户超405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达到99.95%。“随申码”已覆盖超8456.3万自然人、178万法人用户,为179类超1.28亿个城市物体(包含数字虚拟物体)赋码,2024年累计使用次数超4.5亿次。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40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实现179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个线下专窗办理点,全程网办办件累计超1400万余件。
全年专利授权15.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万件,比上年增长14.3%;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0万件,下降15.9%;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0万件,增长2.7%。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822件,比上年增长10.3%。至年末,有效专利达94.6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7.9万件,比上年增长15.4%;有效实用新型专利55.1万件,下降1.0%;有效外观设计专利11.6万件,下降0.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9件,较上年增加7.7件。
全年接待来沪入境游客670.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0%。其中,入境外国人497.45万人次,增长1.1倍;港、澳、台同胞173.14万人次,增长40.5%。在入境游客中,入境过夜游客605.79万人次,增长83.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9030.96万人次,增长19.6%,其中外省市来沪游客15322.34万人次,增长44.1%。全年国际旅游收入110.92亿美元,增长79.3%;国内旅游收入4972.64亿元,增长35.2%。
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遴选,23个项目获批立项。全年新增互联网医院(含互联网诊疗服务资质)62家(全市共计328家)。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超过1130万人。全市社区门诊量达7769.8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加9.0%。全市三级中医医院39个专科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和培育单位,4家医院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43个科室纳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和培育项目,32个项目入选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名单。新增1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17万人(见图4),全年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6677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46户。全年创业帮扶19930户,帮助15819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全年共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7.14万人次,共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1661人,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5.93万人次。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2%。至年末,全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16.39万人。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日均值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2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为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数为1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070.7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4.7%。全年全市清运生活垃圾968.9万吨(干垃圾+湿垃圾),日均2.65万吨。其中干垃圾631.0万吨,合17240.4吨/日,同比减少0.1%;湿垃圾337.9万吨,合9233.2吨/日,同比减少2.2%。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量19804.8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量6668.8吨/日,填埋0吨/日。已建成焚烧厂15座,焚烧能力28000吨/日;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1座,资源化利用能力8900吨/日,另有分散处置能力1493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共10393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能力3.84万吨/日,另有应急填埋能力5000吨/日。可回收物收运量291.81万吨,合7972.9吨/日,同比增长3.6%;有害垃圾收运量733.2吨,合2吨/日,同比增长0.2%。
本公报中经营主体、食品药品安全数据来自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上海市财政局;农产品认证、高标准农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据来自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快递数据来自上海市邮政管理局;文化设施、旅游数据来自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证券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数据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金融期货数据来自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数据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黄金数据来自上海黄金交易所;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上海海关;电子商务、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展会数据来自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统计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航运、轨道交通数据来自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商品房开发销售、存量房交易、居民居住、旧区改造、燃气数据来自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自来水、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城市信息化数据来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上海市数据局;教育数据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科创板数据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利、商标数据来自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上海市体育局;就业、养老保险、最低工资数据来自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养老机构、低保数据来自上海市民政局;环保投入、空气质量数据来自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城市绿化建设、市容管理数据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