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 BetVictor Sports(伟德体育)国际官网
陈嵘(1888-1971):字宗一,原名正荣,字任虞。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温州平阳人。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林业教学、林业科学研究和营林实践工作,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早年创办多处林场,并首倡中国3·12植树节,为中国林业教学实践和造林绿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对树木分类学、造林学的研究,有突出成就,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人。他通晓日、英、德、法、俄、拉丁等语种,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论》和《造林学特论》等著作,学术性、实用性都很高,受到国内外林学界人士高度称赞。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陈嵘毕生与山与草与木结缘,在6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有39年在林业教育第一线,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郑万钧、陈植、吴中伦、杨显东等林学大家均为其学生。曾任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代理事长、南京林学院筹建委员会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1888年,陈嵘出生于浙江安吉梅溪镇石龙村一个贫寒农家,6岁时入私塾读书。12岁丧父,在亲友的帮助下,坚持耕读。1904年,陈嵘16岁,一个人回到祖籍地平阳县南雁镇坎头村,进入致用学堂学习经史、数学、舆地、格致等课程,一年后转入平阳县立高等学堂继续学习。1906年,他东渡日本,考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大学预科时,与同盟会会员李四光同窗,后结识鲁迅、莫永贞等人,一同听章太炎讲《说文解字》,接受孙中山“驱除鞑虏”等思想,并成长为同盟会骨干。陈嵘是一位非常明大义、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知识分子,虽然是科学家,但热衷于革命工作,参加了辛亥革命早期活动,作为贵宾,应邀出席了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和许多进步人士一样,陈嵘一心想用知识、科技救国。1913年,陈嵘抱着培育年轻一代林业科技人才的宏愿,受聘于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担任校长。为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他在家乡石龙村兴办小学,让村民子弟免费入学。1915年应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之聘,任林科主任。1923年初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他在哈佛大学得到树木分类学家沙坚德、杰克、雷德和威尔逊诸教授的热心指导,在安诺德树木园专攻树木学。1924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接着又到德国德累斯登萨克逊林学院进修一年。1925-1952年任金陵大学(南京)森林系教授、系主任。
1937年,抗战爆发,金陵大学被迫西迁。此时,在森林系任主任和教授的陈嵘等5人临危受命,留校保护无法随迁的校产。作为5人小组负责人的陈嵘,在保护校产的同时,带领大家想方设法在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收容了近3万名老弱妇孺,使他们免遭日军和屠杀。同时,金大西迁未及时带出的图书、仪器、设备、标本(不少为国内稀有的珍贵孤本)等,赖陈嵘等人竭力保护,损失轻微,连在双龙巷的中华农学会所和图书资料也幸经他的兼顾,安然无恙。
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无自己的造林学教材。陈嵘以中国造林树种为基础,吸收并发展国外造林营林学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造林学,先后出版《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造林学特论》,为中国造林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在1913年以后十分重视采集植物标本,研究树木分类,曾在《中华农学会报》长篇连载《中国树木志略》。1923年又将重要树木标本携往欧美各研究所进行核对。1926年后曾两次深入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各省补充采集标本,并主持建立金陵大学树木学实验室。由于标本收藏丰富、门类齐全,在当时国内颇负盛名。他对树木分类进行了廿余年的研究,参考中国书籍161种,日、英、德、法文书籍110种,终于编成具有权威性的巨著《中国树木分类学》,于1937年9月出版。全书150多万字,插图1165幅,记载了中国树木2550种,为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之作,被国外同行誉为亚洲名著,是20世纪30年代全国所有大学林学系的主要教材、林业科研生产的重要参考文献。这在我国林业史上,前无古人。
由于林场规模较大,学校经费有限,无力投资经营,陈嵘建议创办教育团公有林,得到赞赏和批准。据1932年统计,此教育公有林历年总计造林18.25万亩,植树6948万株;留养野生树574万株,估值220多万元(当时币值),不但为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提供了全面实习基地,也为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森林系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对培养造就林业新生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陈嵘还创办了南京九华山林场、青龙山林场和江苏省句容下蜀林场、安徽建平林场等。在陈嵘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学生也创办了许多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