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 BetVictor Sports(伟德体育)国际官网
按照《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章程》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会议进行了领导机构换届选举。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马立强当选为分会第八届会长,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宜坤等15名当选为分会第八届副会长,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助理湛金锁当选分会第八届秘书长。园林工程分会第七届副会长兼秘书长商自福被聘请为第八届顾问。园林工程分会第七届副秘书长郭泽莉、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欣被任命为第八届副秘书长。
马立强会长代表第八届分会领导机构和全体委员,对第七届分会领导机构和秘书处表达了敬意与谢意,并汇报未来工作规划:第八届分会领导班子成员将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领导和全体委员单位的支持下,围绕“传承与发展”的主基调,谋划好分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分会做大做强;持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行管理,积极发挥服务行业、凝聚企业集体智慧的平台效能,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服务引领工作;做到有学识、有情怀、有包容之心和韧性精神,严守政治纪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风景园林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翔、廉国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林伟兵,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会长马立强,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施德法,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艳华,福建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会长陈长希,内蒙古风景园林学会副会长胡玉成,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康,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陈文建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王翔副理事长、廉国钊副理事长、林伟兵副处长、陈艳华副会长、马立强会长致大会开幕辞。开幕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顾问商自福主持。
王翔副理事长首先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当前,扩张性城市建设发展已进入尾声,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进入转型期,由量的扩张为主向质量并重、以质的提升发展为主转变。园林绿化建设转型发展必须实现行业发展思路的转变,必须依靠创新。本届年会以“创新赋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很有意义,会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风景园林建设新的理论成果、科技创新与实践经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乡建设方法和路径,推动风景园林行业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廉国钊副理事长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风景园林同行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结合北京的发展形势以及当下全国园林行业现状,他指出,园林行业的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和共享发展理念,广大业界同仁要聚焦国家、各部委、所在省市及目标市场在新一年的重点工作计划,认真贯彻科学绿化绿化理念,积极参与公园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努力为我国的园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城乡建设、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园林绿化、城乡风貌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园林绿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城乡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中国园林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因此,必须用具有中国辨识度的中式建筑和中式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建设目标,加快中式园林建设,并在国内外普及应用和推广构建,引领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健康、良性发展,使中式园林遍布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报告介绍了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政府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论述了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情况,并以海珠湿地景观品质提升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为例,详细解析了科技创新在园林工程项目中的实践应用、取得的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攻关情况以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对园林工程质量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和环境保护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报告的最后围绕科技创新对园林行业的影响提出思考。
报告指出,“在地”设计的特性即是源于自然环境和地域生境,依据原有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追求营造的空间组织、建构、材料等因地制宜,因材致用,有机灵活地适应自然与气候,与环境相得益彰,成为地域生活的载体。园林绿化建设应注重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以及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注重本土在地性的传承与发展,融入新学科前沿的技术创新、新思想新观点,将中国传统的道阖在地观融入设计实践,建设生态自然、绿美河山。
报告指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是我国首个备受国际瞩目的高海拔地区冬奥赛区生态景观修复项目。项目团队遵从“回归自然”的理念,先期展开山体、土壤、水文、动植物、生态等详细调研;组织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以低干扰的态度使奥运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成果的创新应用,创造了国内高海拔山体生态景观修复的样板,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交出了一份各界公认得合格答卷。
报告指出,茅洲河(光明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在建设手法上以“大尺度、大景观”为原则,打造长达14公里的带状绿地景观。同时以“多自然、少人工”为控制原则,河流水系的综合整治充分尊重生态基底、自然化遵从“生态花园城市”的总规要求。在具体造景手法上以“微地形、多变化、小纯林、多色彩”增强节奏变化,成就丰富的生态效果。在施工中,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对土壤、地形、草坪、乔木种植都有创新工法、工艺,并对新型材料利用探索,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