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 BetVictor Sports(伟德体育)国际官网(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职业教育战线牢牢遵循习“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嘱托,以钉钉子精神加强“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适配度持续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2024年,职业教育体系横向融通稳步拓展。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结合劳动教育、技术课程,建设职业体验基地,普遍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活动。建设一批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突出技能培养特色,深入实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普通本科院校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将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贯穿学习全过程。普通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逐渐铺开,成为高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的新生力量。
2024年,第二家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共同体由中铝集团和中南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共同牵头组建,共有157家成员单位,包括产业上下游重点企业、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组织。随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行业、企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纷纷成立专门组织并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推进人才供需平台的建设和共享机制的构建。目前,各地已成功组建不同层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千余家。
在实习实训方面,各地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发挥实践教学、真实生产、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多元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断完善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师资互通共用,鼓励各地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发挥实践教学、真实生产、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多元功能,推动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练就真本领。
丰富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针对教、学、训、研等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并更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等专栏,汇聚了大量教学与实训资源,支持1400多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上线个专业大类和公共基础课。同时发布了职教平台国际版,提供在线学习和文化交流的中英文双语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汇聚了830万余条包括视频、动画、PPT等在内的多模态数字资源,成为全球最大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
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战略获得显著成效。成功打造以“鲁班工坊”“班墨学院”“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等为代表的境外办学品牌,主导建立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等区域性合作机制。教育成果的输出方式实现了从“借船出海”“随船出海”到“带船出海”“携手出海”的转变,促进了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专业技能的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
2024年,我国在天津主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大会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外宾参与,发布《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划了愿景。通过构建“会、盟、奖、赛、展、刊”六大职业教育国际公共产品,共享中国职教标准和方案,进一步增强了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巩固和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
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教师、校长和用人单位等主体的总体满意度均有所提升。与2019年的上一轮调查相比,各项调查指标的得分均显著提高,显示出职业教育总体满意度的持续增长态势。学生对教育质量、教育环境,以及公平性与个人收获的感知均有显著提升,校企合作企业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表现出较高的整体满意度。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们对人才培养、学校改革发展的进展以及个人工作价值的实现普遍感到满意。
尽管职业教育数字化在平台建设、资源汇聚、数据积累、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仍需加强系统谋划与整体推动。学校往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技术的实际应用。此外,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尚显不足。资源制作主要集中在专业和课程上,与普通教育趋同现象明显,针对具体技能点和工艺流程的高质量资源数量有限,且颗粒度较大,导致选择和使用不便。同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
职业教育须密切关注地方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突破产教融合机制的瓶颈。为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有效服务国家战略、重点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强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并深化产教融合,坚定不移地走“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办学的路子。在实践中,还需强化政府的统筹和主导作用,加快建立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明确多元主体的责权利界限,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产教持续深度融合提供动力。职业院校应围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构建与区域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群体系。及时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等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升级。及时将最新的行业知识、技术标准和国际惯例融入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及内容。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数据字典,统一数据来源,广泛汇聚数据,建立门类清晰、可采、可信、可用的职业教育数据仓库。利用职业教育大数据优化教育管理、服务流程和体验,提升职业教育治理水平。继续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线精品课程、数字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项目,加大优质资源向职教平台汇聚的力度,为教师提供人智协同的虚拟教学空间,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教学创新和变革。利用数字技术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将产业需求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供全场域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和一站式、全方位、全过程学习服务,助力学生成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终身学习者。
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目前正值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迅猛发展的时期,在短时间内职教“走出去”的学校和项目快速增长,然而成果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出现项目集中、重复建设等问题,迫切需要有关方面的统筹指导。必须立足于全球视角,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布局与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以及阶段性任务。迫切需要有组织地推动职业院校境外办学。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应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满足企业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国际产能合作的高技能人才。